探讨文章:关于文博工作展示开放“互联网-”的几点思考

网站首页    学术撷英    探讨文章:关于文博工作展示开放“互联网-”的几点思考

刘保山 汤诗伟

 

互联+的风口

近几年在各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激活历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5月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近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的独特作用,启互联+中华文行动计划。这些讲话、文件和行动计划都明确的提出了文物要根据新的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让文物保护利用的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党和政府、文物主管部门都是有殷切的期望的强烈的责任感的,颇大风起兮云飞的风口景象。用互联网常用的说法站在风口上,猪都会起飞

笔者作80后,不是真正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只是出生于传统信息时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算到了新的时代,也是水土不服的;不90后,出生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然而作为文博人的我们,作为互联网时代移民的我们,如何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时代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需互联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我们面临的文博问题?这些,是我们文博人跟着大风起飞的时候不得不思考的,否则起飞也有晕头转向和朝着正确的方向平稳翱翔的差别。我们希望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即便是浅薄的。由于文博工作纷繁复杂,包括古建筑保护管理、历史建筑的保护、考古发掘与研究、馆藏文物保管与研究、博物馆展陈、文物市场管理等等,都需要新的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去协助解决实际问题,是系统而复杂的研究内容。因此,我们想从局部入手,仅就文物的开放利用、博物馆展陈和与公众互动方面探讨文博行业互联+问题。

 

二、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影响

    此前的数百年间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18世纪,英国发源的蒸汽机技术使工业生产逐步代替了手工生产;第二次19世纪,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运用电气化技术发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流水线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三次20世纪计算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引导的工业革命,自动化生产大规模推广,人类能够消费的产品变得极大丰富;每一次的重大技术进步都带动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进21世纪后,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德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工业领域相继推出4.0工业互联计划,中国也提出互联+概念,旨在开展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迅速来到。举个例子,今天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数据生产个性化的服装,且不用进裁缝铺,而是仍然由服装企业在流水生产线上进行高效生产,这就是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交换的实时性、信息交换的互动性、信息交流的跨地域性、信息存储的数字化性、信息利用的个性化。将文字、图片等数字化,将物体、人、场景、大脑、社会这一切都数字化,而且是可存储、可分析、相互连通的,通过数字化对物体和产品进行颠覆,进而对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构成方式进行颠覆,进而对时代进行颠覆。媒体、金融业、零售业等等众多行业,已经悄然发生的巨变。可以想象,有一天人类连货币是什么样子的都会忘记,因为你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将全部是信息的存储和流动。然而当我们的突然迁徙到互联网时代,我们是迷茫的,互联网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该去如果迎接和借用它的风口。

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只是一种辅助技术手段,在互联网时代除了技术因素带来的变化,其实更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信息由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单向的传播方式转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之间群对群、复杂去中心链接,进而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人们不再仅仅通过电视、报纸等获得信息,甚至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在不断提供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通过各种云端、移动终端与人的互动,将整个世界裂变为物质世界和数据世界这两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对我们都具有现实性。随着数据的积累,每个人类个体的特征也由原来的模糊不清变得越来越清晰,每个人性别、年龄、职业、住所、工作场所、消费记录、性格爱好、朋友圈子、身体状况、信用记录等等这一切已经逐渐被记录在大数据之中,导致了商业和服务业开启了数据的争夺和服务场景大战,未来大数据将能够自动向我们推送关于衣食住行等一切需要的精准信息,而且还是极其适合你的。

 

扫描_20160527

 

 

三、文博展示工作也在进4.0

根据数百年来文博工作的发展脉络,笔者将文博工作的演进特别是展览展示方面的工作划分为四个时期。我们知道,第一代的文物、博物馆工作起源于金石学,主要体现在收藏家的书架、藏品库和博古架上,仅用于少数人对文物的收藏和鉴赏,不对公众开放。第二代文博工作主要是考古发掘研究体系和专业博物馆体系陆续建立,展示场所实现了对公众开放,文物古迹、博物馆的场所、服务、功能等方面逐渐成熟,实现了保护、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的一体化。第三代文博工作主要是随着图片、视频、声光电等技术的运用,文物、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对文物的解读手段也更为丰富,但这些展览展示往往处于信息传递单向的、静态的状况。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已经逐渐习惯于数字化、图形化、个性化,逐渐抛弃了大量的文字阅读、传统的说教方式、单向的信息灌输等等,公众将更加难。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发展和互联网生活方式的诞生,文博工作也将进4.0,特别是展览展示工作将首当其冲,场所服务、展览展示、文物解读阐释方式将发生一次大的变革,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方式将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展览展示将逐步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出现,更加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专业领域的界限、提升公众参与的乐趣。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大·休谟说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与人性离得有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归到人性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在商业模式中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争夺,更是服务场景和服务体验升级的争夺,将人、物体、数据、场景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人提供更为精准和高质感、高舒适度的服务体验;文博工作4.0,文物保护展示工作也应该从信息的收集与提供,转变为创造服务场景的新型展示模式。

 

扫描_20160527

 

 

四、文博工作互联+将带来什么

利用大数据优化展示内容与方式。在传统的展览展示活动中,我们很难详细区分每一位观众的属性数据,也就是性别、年龄、喜好、学历等,也很难获取究竟哪些展品或者展示系统是受欢迎的,其展示效果如何等。这些,通过互联网技术都可以成为现实,通过对每一位观众的参观游览数据进行记录,就可以知道其详细属性信息、在哪个展品面前停留时间长、究竟停留了多久、听取了哪段语音或视频讲解、是全部听完还是听了一会感觉没兴趣关掉了;再通过这些后台数据的整理加工,得知哪些展品是最不受欢迎的、哪段讲解是需要提升的,从而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优化展览展示内容。此外,这些大数据也可以为文博单位开展文创工作提供支撑。

提供个性化的展示开放服务。传统的展览展示系统一旦布展完成就很难再变更,也无法提供几种或几十种解读阐释方式,而观众确是千差万别的,年龄结构、兴趣点、鉴赏水平各不相同,在我们的展览展示难免面众口难的问题的,无论谁走到一个文物展品面前阅读的展示说明都只能是同一个内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博物馆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知识结构、喜好等,基于用户行为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和内容推送。一个小学生与一位成年人进入同一个展览空间,系统识别后他们将看到、听到完全不同版本的解说音频、视频等内容,前者感受到的内容将更注重趣味性,后者感受到的将是专业性。就像高德导航,你可以听林志玲的导航语音,也可以选择听郭德纲的导航语音,完全根据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来。

给文物保护方式带来革新。很多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遗址类)或者博物馆藏品已经残缺不全,在展示利用上有先天的困难。如圆明园遗址,现在的遗址状态已经很难让公众感受到万园之园的真实景象,传统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往往有将残损文物恢复的冲动,当然目的是恢复其历史格局和历史风貌,为了公众更好的感受其文化内涵和原始状态。而运用互联网VR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在不实施文物修复工作的前提下,即可让公众感受到其历史原貌,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逆的展示阐释方式。

提供信息双向沟通的方式。在传统展览展示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说教式的,很快这已经很难被互联网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且展览所提供的信息很容易就在互联网上搜索的详细的内容,甚至比展览展示提供的解读还要丰富、系统;而互联网可以为文博单位提供这样一个互动的机会,使展览展示内容是动态的、随时丰富的,可以将专业的界限打破,将民间高手挖掘出来,共同参与文博研究工作。可以说,每一位观众既是展览受众、信息接受者,也是展览策划者、信息提供者,还可以激发公众参与文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共同促进文博展示、教育、利用与研究等一系列工作,而文博单位更像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支撑。大家是否注意过,当你在网站上浏览或搜索某本书籍后,相类似的出版产品就会出现在网页的推荐内容里,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沃尔玛超市关于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他们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发现啤酒与尿布经常出现在同一购物篮中,于是将啤酒与尿布放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啤酒的销量。同样,文博工作中可通过数据分析出那些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展品和展览部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创产品开发,而且是可以根据观众的个人属性和喜好情况推送相对应的个性化文创产品信息,比如一个学生将收到文具类文创产品信息,而一位女士将收到首饰类文创产品信息,这将大大提高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的成功率。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加上授权等政策,让社会的力量帮你设计、帮你宣传、帮你销售,而文博单位做好授权、监管工作,收取相应的版权费用,推动文博单位文创产业的发展。

 

 

结语:迎接文博工作互联+

在旧石器时代,大约十万年人类社会才会发生一些大的变革;在新石器时代,大约一万年发生了大的变革;在文明时代早期,大约一千年发生较大的变革;而进入工业时代,一百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而如今呢,互联网时代下十年间就已经发生了出乎我们意料的变化。几十万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了人类社会在加速发展,知识的汇集和革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也许未来会发展变化更快,一切都将不可预测,但我们总不能回避。迎接文博工作4.0时代,我们需要做什么,我想作为文博人我们最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尝试:

一是服务观念的更新+互联仅仅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于具体工作中,互联+是真正去理解互联网的思维,试着去理解互联网时代下公众对于知识共享以及数字化、图形化、个性化、精准化等服务的需,从而探索文博工互联+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二是展示方式的改变,运用大数据得到每一位公众的详细特征、性格爱好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博物馆展厅、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内容、导引解说等互联网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尝试,提升针对每一个个体进行精准场景服务的能力。但技术应该是辅助手段,运用技术但不迷信技术,在文博展览展示工作中应七分研究、三分展,只有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把展示工作做到精致。

三是研究与信息流通方式的革新,用平等的、交流的姿态看待与公众的关系。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改我说,你的方式,将单向的提供信息方式改为双向互动的提供信息,使文博研究成果在专业人士与公众之间循环增长、相互教育、相互促进。

以上就是我们作为文博人刚刚移民到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思考,特别是在文博单位展示开放领域,想法还很不成熟,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思考和行动的行列。

 

 

参考文献:

1.       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北京2014年。

2.       徐昊、马斌,时代的变互联网构建新世界,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5年。

(吴晓波关于工4.0的研究)

(腾讯《时代的变换》那本书)

 

 

注:笔者为北京未名文博文化科技有限公 刘保山;成都市考古研究 汤诗伟

2020年3月3日 16:27
浏览量:0